把节省下来的租金用于现金流储备。一线销售表示今年的拜访次数增加了一倍,但成单率却下降了三成。客户往往说:“我们也在等别人先动,我们不想做第一个冒险的。”有厂商建议推出优惠政策刺激需求,但担心会破坏价格体系。经济增长如果缺乏内生动力,即便价格稳定,也难掩整体下滑趋势。
某知名运输集团发布半年报,净利润同比下滑42%,创三年新低。企业内部KPI重新设定,很多部门的目标从“增长”变成了“保本”。
析会议中不再提“攻城略地”,而是“守住基本盘”。采购频率明显减少,很多公司只做保底性采购。技术部门的预算被大幅削减,研发进度放缓,创新项目被搁置。产业政策仍在出台,但市场的反应趋于谨慎,执行难度增加。
员工培训次数锐减,部分公司取消了年终奖预提计划。高位价格似乎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问题藏在需求侧的下滑。高铁货运业务增长停滞,尤其是工业品类几乎零增长。字经济虽被寄予厚望,但暂时还难以带动传 国家邮箱列表 统行业复苏。经济增长是否持续放缓,或许还要看第四季度消费能否复苏。
企业家开始密集参与政策建议会议,试图争取更多扶持政策。即使是看似乐观的数据,也被分析师打上“需持续验证”的标签。
不少创业项目黯然终止,投资者和创始人选择“止损”。采购活动由高频转向低频,采购周期平均延长了2周。
新订单的减少并非个别现象,几乎覆盖了制造、运输、零售等多个行业。媒体报道的经济信心调查中,受访企业表达出普遍的“谨慎”态度。
库存周期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分析师称:本轮高位趋稳不具备可持续性,需密切关注内需动向。不少电商平台上的工厂店暂停运营,原因是“无单可做”。交通运输领域的订单减少显得格外刺眼,它本是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一些企业尝试出口转内销,但内需疲软同样让他们焦头烂额。“我们不是没货,是没人要”,成了物流业近期的调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