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月 10 日是世界无家可归者日。这一天致力于提高人们对无家可归这一全球问题的认识,并让人们参与到社区中来帮助满足当地无家可归者的需求。全球平台的宣传和团结不断增加,有助于加强最地方层面的草根运动。无家可归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证据表明,一些有希望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在社会工作领域。
从数字来看:
展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05 年 1 月,无家可归者人数估计为 744,313 人。
由于无家可归者人数统计是按快照计算的,因此通常会漏掉那些经历相对较短的无家可归者。费城和纽约市无家可归者管理信息系统显示,一年中,这两个城市的收容所系统接收的无家可归者人数是当天的 4-6 倍。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230 万至 350 万人无家可归。
根据对居住在美国 48 个相邻州的 1,507 名成年人的随机拨号电话样本数据,研究人员发 南非电报数据库 现,一生中无家可归的人数为 7.4%,即 1,350 万人。
大约四分之一的单身无家可归的成年人是退伍军人,这一比例是普通人群的两倍。
全国无家可归者援助提供者和客户调查 (NSHAPC) 发现,在其研究的过去一个月内,三分之二的无家可归者至少遭受过一次酒精、毒品或精神健康问题。
据估计,每年有160 万至 170 万青少年离家出走或无家可归。根据《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JJDPA,PL 93-415),“无家可归青少年”是指年龄不超过 21 岁、无法与亲属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且没有其他安全的替代居住安排的个人。
研究发现,有孩子的妇女能够更快摆脱无家可归状态,是因为她们更容易获得机构资源,而不是个人问题和困难发生率较低。一项研究显示,55% 有孩子的妇女和 24% 的单身女性报告称获得了补贴住房,而男性只有 13%。
68% 的无家可归者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