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异见人士”?这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公开表达不同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政治观点的公民。何谓“异见人士”?这是拉丁语借词。翻译成俄语——“持不同政见者”。
什么是异见人士
什么是异议?这一运动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苏联发展起来的。参与者中不乏反对苏联政权的人士。其中最活跃的参与者是人权活动家,他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信息场。要理解什么是“异见人士”,就必须了解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具体情况。
广告
“异见人士”一词从何而来?
“异见人士”一词的由来是什么?虽然这个术语来自拉丁语,但它 澳大利亚电报数据库 出现的时间并不太长——大约60年前。直到“持不同政见者”一词在西方广泛传播之后,苏联公民才了解该词的含义。他在美国媒体上这样称呼苏联异见人士。在冷漠的美国民众眼中,这位异见人士是一个曾在集中营里度过多年、身陷耻辱的人。
“异见人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在美国记者看来,这是一位曾为政治犯的人,即便出狱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
在苏联,该术语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因此,一位历史学家将持不同政见者与民粹主义者、十二月党人、甚至非正式人士进行了比较。一般来说,这一术语应理解为任何对威权主义或极权主义政权不满的人。
广告
异见人士一词的含义
异见思想
这场运动的参与者中,有一些人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都希望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苏联,哪怕是一个高级官员,也是承受不起这一点的。
苏联没有异见组织。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不是社会现象。包括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内的异见人士都一致痛恨官方的谎言。正如著名物理学家和人权活动家安德烈·萨哈罗夫的妻子叶莲娜·邦纳曾经说过的,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寻求政治活动。
莫斯科知识分子圈子里出现了对苏联时期不满情绪。最重要的是,那些父亲和祖父曾在“红色恐怖”和斯大林的镇压下幸存下来的人。在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运动并不是反共的。相当自由。
异见意义
活动
在苏联时代,只有最天真的人才不知道谎言无处不在。而那些理解的人,却保持沉默。只有持不同政见者才敢发表言论。他们的活动在公民心目中具有巨大的价值。
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运动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在苏联开发的。另外一个在上面。奇怪的是,创造这一术语的美国记者经常错误地使用它。因此,他们曾将持不同政见者称为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但事实上他并不是。诗人多年受辱,但他没有从事人权事业。值得一提的是最著名的异见人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