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从产品行为学出发,一位天天问小伙伴对问卷调研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 首先,调研从来都不是目的,调研只是手段。 目的是了解用户在某些问题上的倾向,以便于针对用户请向来设计、优化产品和服务,获得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更有效的辨识和控制。 所以不要一下就掉进调研的陷阱里面,你要做的这件事的本质是调研,但是,未必一定要按照调研的框架概念去实施调研。 因为,一旦用户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调研,无论你的调研如何设计,都无法规避用户不同程度的掩饰行为。
再巧妙的调研设计对于用户这个群体而言,掩饰只是程 冰岛 whatsapp 号码列表 度和概率问题。你从中获得的结果要如何提纯以达到可用的目的这是很考验功力的。 所以,做调研,不一定要用调研。 举个例子,线下培训机构,想要了解在双十二期间,现有用户对各个价格层次的各学科产品的购买意向如何,以此来决策如何设计优惠政策。 如果真的去设计调研问卷,或者找不同类别忠实度分类的客户去访谈调研,都避免不了透露出想要获取用户对产品价格的反应和意向。一旦用户掌握了企业意图,那么调研的数据信度就大大下降了。
并不一定要用调研去实现调研。可以用活动或者游戏等类型,尽量绕过用户遮掩起来的真实意图。 比如,做个小活动,假设我们有DEFG等个课程产品,为了了解用户最有意向为哪个产品付费,我们可以做一个打榜拿优惠的活动。 每个用户可以通过现场打榜和线上集赞两种渠道来给意向课程打榜。线下为参加小游戏获得打榜币,比如打地鼠,跳远,呼啦圈等等小游戏。只要参加就能获得打榜币,打榜币可以投入对应课程的池子,最终所有给前三名打榜的用户都可以根据打榜币的多少,获得不同数量的折扣。